发布日期:2024-10-14 12:03 点击次数:169
图片
0、随便写个开篇对于一个中医来说,如果说只会治感冒那能让人笑死。
但现实中,你即使不笑话,一些中医可能连一个普通感冒也没有治好过,更多的是病人自愈。所以你会看到很多人感冒引起的咳嗽,竟然一周,两周,三周,甚至几个月都治不好。
但其实,中医治感冒主打一个快准狠。普通感冒发烧,一剂药两剂药治愈是常态。咳嗽两到三剂是常态。治不好的都是你没找到好中医,或者都是因为赚钱太少而拖延了你的病情。
感冒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更是一个屡屡被人自我误治最多的病。无论是从伤寒经方,还是到温病时方,能治感冒的方剂多到不可胜数。
但现实中,很多人并不懂中医,但感冒了却自己闭着眼睛到药店自行买药,中医治病好歹也要讲个辨证论治,所以我真搞不懂GJ为啥要将那么多的感冒药搞成非处方药,让不懂治感冒的人像买菜一样随便买药。
人买菜吃菜不需要培训,但买感冒药吃感冒药,好歹也要培个训吧,不要让一个居家都能治好的小病,先去乱吃感冒药,然后拖延成重感冒再去占领医院的发烧门诊。更不要让打吊瓶成为小孩的标配。
所以就按自己粗浅的认识,来说一说,每个居家的人,怎么来用中医的方法来自治感冒。如果用法得当,中医治感冒,1-3天痊愈,咳嗽2-5天痊愈是非常正常的。效果真的快的立杆见影,甚至一剂药都喝不完,感冒就好了。
人们最害怕云山雾罩的空中医理论,也看不懂君臣佐使的中药方剂。那么本人就试着结合方剂,用让人能听得懂的话来说一说,怎么来给自己治感冒。
这个文章是为普通家居人怎么学会自治感冒写的,所以会比较啰嗦,也没有用很规范的专业术语来表达和描述,所以,中医内行们请绕行。
中医治感冒的方剂多达几十个,远远不是风寒风热这么简单的两个分类。快准狠的基础都是建立在正确辩证论治的基础上。
所以,在这里本人郑重说明,必须要读完全文所有治感冒的方剂之后(全文会陆续更新涉及经方温病方等几十个方剂),再去尝试怎么用一个方剂,再去尝试怎么给自己去治
再好的方剂,用的时机不对、辨证不准确,也治不好感冒,反倒会给人带来更多的伤害。那么此时不能做的辩证用药的你,胡乱用药还不如不用药,还不如请个一天假,多喝白开水多休息,让你的身体自愈。
中医治感冒,治的不是感冒,治的是你的身体。所以你不会用药的的时候保持克制不用,本身就是对你自身的最好的保护。
1、什么情况下适合用桂枝汤?桂枝汤这个药肯定都知道,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你去诊所买药,只需要买前三样,一剂药才两三块。所以很多药房都很讨厌这个方剂太便宜没利润抓药的时候经常给你甩脸色。
这个药适合什么情况下用。很简单,一开始感冒的时候,你感到浑身有些怕冷,怕风吹,严重的连窗户都不愿意打开,发烧也不厉害,身上也没啥劲,身上好像是有点汗但其实也没有多少汗,甚至你只能从脖子和腋下摸到润润的,这都算是有汗。头不一定疼,身上也有可能全身都疼。
中医里用桂枝汤的脉是需要判断是浮缓脉,其实人的脉就是身体气血的外在表现,没有那么玄妙,很多老中医往哪儿一做,就说你身体怎么样怎么样,其实也是结合了望诊听诊才能准确判断的,不然他只能判断你身体的部位有问题,但很多精细的地方是辨不准的,所以你经常会看到很多老中医,辨脉说的头头是道,但用药却是非常的一般,疗效那简直是没办法评价。
那么桂枝汤的浮缓脉,就说明人遭受了外在的风寒,人体就调动自身的气血,从内往外输送,抵抗外在的风寒之气,所以冬天为啥要让你穿暖,那就是为了担心你的身体过度的消耗内在的气血来抵抗寒气,古代我们经常用饥寒交迫来形容一个人冬天的凄惨,中医的原理,就是你本身穿的少,需要大量的消耗内在的气血营养来抵抗外在的寒气,同时你又吃不饱肚子,缺乏营养的来源,那么就只好在冬天活活冻死。
而你也会看到很多穷人家的小孩子,从小穿破衣服破裆裤没有被冻坏,那是因为小孩子先天的肾精是充足的,人体调动的是先天的肾精来化生的津血来抵抗的。我推断如果长期来观测小时候守冻 小孩,他的中来年如果生活境遇不改善的话,大概率会患骨病以及肺病等很多慢性病。
现在再扯回来说桂枝汤的浮缓脉,脉浮,说明你的气血还能出表,但比较缓弱,说明力度还不够,所以需要你服药加一把劲,帮助身体将风寒之气驱赶出去。所以就用不起眼的生姜大枣补充气血之源,同时生姜还具有辛酸的作用,能够帮助桂枝来促进血脉的宣通加速血脉流通。桂枝的作用,其实是增加心动力的,能加速动脉的循环,从肌肉层到皮毛层,将寒气从毛孔通过出汗的方式排除体外。
同时,人体的血液是循环的,从动脉宣发出去,就需要从静脉回收到心脏,所以就用白芍来收敛,不让气血过度的从血管壁耗散,血液在回收的过程中,将代谢的废水,通过膀胱排泄出体外。所以白芍在这里也有一定的利尿的作用。炙甘草都知道的益气和中的。那么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脏腑派的中医,就将这个代谢的过程分配到了各个脏腑:生姜大枣炙甘草是入脾的,补脾生营血生津液,桂枝是入心的,心主脉(主的是血液的动力),桂枝能促进气血的循环,当然这个促进的作用也属于肝的生发作用,所以也可以说入肝的。白芍,是收敛血管以及筋脉系统的,这都由肝所主。
所以桂枝汤这个方剂的主要作用就是个温脾补气血的一个方剂。其作用就是帮助你体表气血不足的,不能抵抗外在风寒的人战胜风寒,从而治好感冒。
当然你自己也不会把脉,那么你就感觉浑身的皮肤,尤其是头有没有那种非常严重的冷缩感,如果没有,那你就可以用桂枝汤。知乎上的原则是 不能讲具体的方剂以及用量的,你就按伤寒论上一两按3-5克用,一剂药按现在的方法煎三次服三次,当然如果你更喜欢复古,你就将三剂放一起煎很多分三次服也可以,但你自己完全没必要复古,一剂药的量是完全够用的。
当然为了更好的发汗,我建议你熬药的同时,随手就往电饭煲抓一小把米,熬个一碗非常稀薄的纯稀粥,药熬好,稀粥早就好了。一般感冒的人都是没啥胃口,你喝一碗桂枝汤,再“啜”小半碗稀粥,那个啜字用的真是精准。
当然用的时候,你看下舌苔,如果你的舌质很淡,颜色很浅,其实是可以加黄芪啊红参啊(嫌贵的可以不加)帮助补津气。也有人可能就说了,人家伤寒论里没让加啊,你说的对。人家伤寒论是一条一条论述的,桂枝汤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不需要加的,炙甘草生姜大枣的确就是补气血的,但有的人气血非常虚衰的情况下,是可以加的,因为后面还有一个新加汤,就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了人参还加了生姜的量白芍的量,新加汤的脉是脉沉迟,这个沉不是寒的意思,沉是说明气血很虚,已经无力出表了,所以在寸脉上就表现的很沉弱而且脉的跳动很迟缓,正常的脉的跳动是一呼一吸跳动四到五下,跳动三下以下就为迟脉。沉迟脉的人气血肯定是缓弱的流动的慢,那么他的舌质肯定是淡白的所以肯定可以加黄芪人参,仲景在这里相应的加了白芍的用量以增强收敛肺气的作用怕增热,那么你也可以相应的增加白芍,或者你就仿照张锡纯的用法,加知母清热,也是可以的。
桂枝汤虽然是一个很好的方剂,但却被很多假冒伪劣经方家鼓吹的无所不能,外治风寒(当然伤寒论将这种称之为中风的类型),内调营卫,搞得很多自学中医的人认为桂枝汤人人可服,其实很多时候是不适合服用的。
桂枝汤的误用,最害怕的是本身就是表层的气血非常的充足(这就是麻黄汤的类型了),你用了之后,会导致发热的更厉害,就相当于是原本不需要大气的热气球你使劲往里面充气,导致你身体增热,会导致热往里传,形成肺热咳嗽,或者从肠胃而下导致拉肚子。或者本身津液缺乏的人导致便秘热结,邪热上冲而发生脑膜炎等。
所以你这里总结一下判断桂枝汤的用法要点:怕冷但不是非常严重,发烧也不是非常严重,头疼,身体有可能疼,怕风,甚至在流清涕,不太想吃饭甚至还有些想吐吐。身体有点微汗绝对不是一点汗都出不来,更不是那种再怎么热都出不来汗。那么你就可以用桂枝汤。如果你实在拿不准,你还可以给桂枝汤里面加点薄荷连翘,他是可以帮助辛凉发汗的。
但也要有个排除法:比如很多人一感冒,基本就没啥力气,非常的怕冷,几乎都是卧床休息,这种情况下,是不能用桂枝汤的,因为他的肾气都是很虚的,所以安全起见的情况下,你可以给他加配一点桂附肾气丸,帮助振奋肾气,同时再服桂枝汤解表,这阳能相对更安全。当然伤寒论里也有专门治少阴感冒的方剂,但这里提前打一下预防针,免得你就知道用桂枝汤。
2、什么情况下适合用麻黄汤?说实话,真正治感冒的时候,见到纯粹需要用麻黄汤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但作为治风寒感冒的经典方剂,麻黄汤对症使用的话,那真的是效果立竿见影。
麻黄汤的症状就是典型的伤寒症状。正常状态下的人体,气血能够从通畅的毛孔向外散发,能够正常的排出热量,也排除废弃的津气,出体表而为汗。但此时,如果你突然遭受风寒侵袭,就像浑身突然裹着一层冰墩墩一样的冷气,你的身体毛孔就会突然关闭。
风寒外闭会导致身体产生以下三种反应:
第一,导致体内的热气排不出去而在皮肤里面淤积,导致体内开始发热,逐渐的体温会急剧升高,非常的热;
第二,你的身体会非常的怕冷,这个在伤寒论里叫做恶寒,里面发热外边怕冷,甚至睡在被窝里依然非常的怕冷,其实这种怕冷的原因,就是你身体内的气血无法到达体表,而且外面还有风寒,另外你身体内部的发热与外在的风寒形成温差也导致你更加的怕冷。
第三,原本应该能够正常代谢出体外的津液(汗),因为身体毛孔关闭,所以体表是无汗的,哪怕是再热液不出汗。同时津气凝滞(津液在人体表层都是高速流通的气态化存在)于体表之内,导致流通受阻,反倒内如肌肉层面,凝滞不通而导致肌肉疼,再进一步在关节凝滞,会导致身体关节液疼,甚至骨头都疼,浑身到处都疼。
第四,正常能外出的津液,受风寒阻滞从肌肉层面进而内入肠胃,在肠胃形成水湿,水湿上逆而呕。所以我们会看到感冒的人,经常都不想吃饭,这就是因为脾胃被水湿凝滞导致的。
第五,人体感受风寒后,会继续调动脾胃的气血出表,抗击外在的风寒。但此时外在的毛孔已经关闭,内在的气血又源源不断的向体表输送,体表的皮毛层内外压迫,所以伤寒的人皮肤,头部颈部会感到沉重有压迫感,头疼的程度比桂枝汤更加剧烈。有的人血压可能会升高。
第六,脉是人体气血的反应。那么此时的脉应该是浮紧脉。在伤寒论里称之为阴阳俱紧,阴指的是营血的层面,说的是津液和血液都充斥体表,阳指的是卫气的部分,说明体表的阳气也是十分的充足。反馈到脉来说,就是左右寸脉都非常的浮紧。之所以会紧,是因为人体的筋脉因寒而紧缩收引的意思。
第七,麻黄汤证的阴阳俱紧,与桂枝汤的卫强营弱,形成鲜明的对比。桂枝汤的营气弱,说明内在的营血是不足的,但卫为什么强呢,其实这个强是相对与营血来说的,营血虚弱,卫气肯定也不会很强,但此处为啥说卫强呢,其实我理解的是营血虚弱,到达体表的营血是不充足的,相应的卫气也是浮散的,因为体表的毛孔是打开的,即便是遇到风寒也是无力关闭的,但外在的风邪从外入内,阻滞卫气不出(卫气相对比营气彪悍迅疾,分布在体表的更外层)所以形成卫气相对来说强一点。
按如果桂枝汤证与麻黄汤证相比较而言,桂枝汤证可以说营卫俱弱,而麻黄汤证可以说是营卫俱强(一方面内在的气血真的强,一方面外在收到的压迫感也很强),所以麻黄汤证的发热,怕冷,体疼,头疼的程度都比桂枝汤证高。
总结一下,麻黄汤证的身体主要症状:一是外在风寒闭塞毛孔;二是水湿凝滞在肌肉严重的会内入脾胃;三是发热怕冷。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肺主皮毛,所以要让毛孔打开,就需要开泄肺气,所以麻黄汤就用了三两麻黄开泄肺气同时还能促进利尿,现在的用量大约是9-15克,杏仁70枚收敛肺气同时有润喉以及利尿的的作用,大约也是12-15克,麻黄杏仁的作用一方面是宣降肺气,打开毛孔,让凝滞再体表的津液外出体表,一方面肺为水上之源,麻黄杏仁又能促进利尿,让水湿从小便排出;
但是水气凝滞在体表,单纯靠麻黄和杏仁宣降肺气是不够的,所以用二两桂枝,温通凝滞的水气,协助麻黄促津气出表,而且桂枝也有降逆气的作用,同时用炙甘草补中护胃气。
所以麻黄汤的作用,不是单纯的发汗,而是除了发汗之外,还具有温通血脉促气血出表的作用,温通水气从小便排出的作用,还具有降逆止呕的作用。一方面外发,一方面内消,体表的气血畅通,郁热消除所以发热解除,气血畅通出表所以怕冷解除,凝滞的津气得到温通,所以身体不疼,脾胃的水气得到正常的宣降所以也不呕不逆。
所以麻黄汤虽然只有四味药,但每味药都是六变形战士,具有多重能力。当然服麻黄汤后还是需要微发汗,但因为体表的气血充足,所以也不需要喝稀粥。当然在具体的应用中,张锡纯会在麻黄汤加入知母以防发汗太过而增热,甚至于发热程度高的话还可以加入生石膏以清热。
因为麻黄汤具有从发汗和利小便的功能,能够促进水湿外发微汗,内消味尿,所以在风湿病的初发期,仲景又创制出了麻黄加术汤,就是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加上苍术健脾燥湿,这样就会导致外发汗的能力和内消胃小便的能力更为平衡平和,让体表肌肉关节的凝滞水气缓慢消散而起到治风湿的目的。
3、什么情况下适合用葛根汤(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葛根汤可以说是一个比较万能的治感冒方,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已经做成了葛根汤颗粒,所以真心建议家有小孩的,都买一些放在家里,用处真的很多。
因为葛根汤的方剂,基本上你可以看成是桂枝汤加麻黄加葛根,一般感冒初期的时候,你可能分不清你到底脉是浮缓还是浮紧,甚至有汗无汗你也很难分辨的清楚,因为感冒的出汗,大多是不明显的,即便有也是微微的好像有汗又好像没汗,你自己真的很难分辨。
所以怕冷不怕冷,那就更是有些模糊了,因为很多时候怕冷也是不明显的,假如是冬天,大家都怕冷啊,假如是其它季节,好像也没有感觉多怕冷。
那么这要怎么分辨啊:问穿衣服多少啊。观察你孩子的反应啊。你对比其他人穿衣服多少,你孩子是不是穿的更多一些,或者是同等条件下,你孩子身体冷缩着,不是很舒展,你就问他,你是不是有些冷啊。感冒的怕冷是一种自觉的症状,你摸身体,测量提问都没办法知道他是不是怕冷,所以你需要寻找参照物去观测到底是不是怕冷,尤其是家有孩子的家长,掌握怕冷不怕冷,是治感冒的关键。
过了怕冷这一关,你接着需要掌握有汗没汗,这个好像在桂枝汤那个部分就讲过了,真正的感冒,一般要么是绝对没有汗的,绝对没有汗,在加上发烧、体温高,口不渴不苦,舌苔不红,头疼身体疼,这个大概率是要用麻黄汤。
如果是有点汗,汗微微有点,甚至只是感觉到身体有些潮,怕冷,身体发烧不太明显,身体疼,浑身没力气,这种情况大概率会用到桂枝汤。如果汗很多,发烧怕冷,不口干口苦,那么此时你大概率需要用桂枝汤加黑附片或者桂枝汤加黄芪。这个具体的应用后面还会继续在方剂上去区分。
那么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感冒的时候,身体,尤其是头、后脖子、脊背,甚至身体你感觉到很僵硬,非常的不灵活,身体也很疼,在伤寒论里,他把这种症状叫做“项背强几几”,那么你脑子应该立刻就要蹦出来“葛根汤”三个字。但等等,应用葛根汤有两个注意的点:
第一,是无汗,一点汗都没有,哪怕你感到身体非常的热,热的很憋闷,但就是没有汗,哪怕太阳晒大火烤也没有汗,伴随上面的(项背强几几)症状,此时你就用葛根汤。因为葛根汤的方剂,就是桂枝汤加麻黄再加葛根。
从方剂上你就可以看出来,葛根汤证的人,营血肯定也是不足的,所以用桂枝汤增气血出表,另一方面,毛孔又是关闭的,所以再加麻黄开泄肺气打开毛孔,放气血出表。另外项背强急,这个伤寒论很多注家说是风寒伤了太阳膀胱经的经络,导致膀胱经巡行的后背、后脖子、头那一条线筋脉强急痉挛,所以加上葛根这个特效药来缓解膀胱经的筋脉紧张。
第二,还是无汗,一点汗都没有,发烧,头疼,怕冷,身体不一定要强几几,但你拉肚子,一边感冒一边拉肚子,好,用葛根汤。这个在伤寒论里叫做“太阳与阳明合病”。翻译成人话:太阳病就是外感风寒,阳明病在这里指的是脾胃虚寒拉肚子。合在一起,就是你一边感冒一边拉肚子。那么这种情况下,你就可以用葛根汤。
看到这里你肯定有些奇怪,为啥会一遍风寒感冒一边拉肚子,而且还要用葛根汤,你说说?
好。前面再讲麻黄汤的时候,讲到人体的气血津液,正常情况下是从内向外宣发出毛孔为汗的,同时散发热量的。但风寒外闭的情况下:
第一种,会导致毛孔关闭,应该外出而不能外出的气血津液,再肌肉凝滞而疼;
第二种,如果再严重一点,会继续内入脾胃导致脾虚水湿上逆而呕吐(为啥会上逆?因为外有风寒,人体的气血需要出表,现在不能出表,那么人体就会有代偿机制,通过呕吐的方式就爱那个水湿排出去,当然病态的状态下是排不出去的所以需要药),所以如果感冒的同时呕吐还很严重的,可以在葛根汤的基础上加半夏,其实桂枝汤麻黄汤证,如果有水湿严重导致呕吐的,其实也是可以加半夏的,中医的很多方剂的应用,都是非常灵活的;
第三种,如果更严重一点,那么水湿会下注肠道导致拉肚子。
那么既然这种拉肚子是因为风寒感冒引起的,那么我们就来逐条对照用药:第一,风寒外闭毛孔,那么就用麻黄打开毛孔让凝滞的水气方便出表;第二,感冒需要治吧,好就加上桂枝汤促气血以及凝滞的水气出表;第三,肠胃有水湿拉肚子,那么就用葛根在桂枝生姜的协助下,降凝滞在肠胃的水气从肠胃升提到肌肉层面,然后在麻黄的接力下从毛孔排泄出去。
那么在这里,葛根的作用还体现有很强的升提作用。古人用药非常有意思,他们在山间观察,野生葛根的藤蔓非常长,而且根系也很深,能将土壤深层的水分吸收出体表,所以他们联想到人体,肯定也能从肠胃将水分吸收出体表。然后在临床上验证,果真如此,葛根的药性就如此传承了下来。
看到葛根的功效,那么你现在就能理解他为啥能治项背强几几了吧,通过葛根桂枝生姜将 脾胃的津液都搬运到体表膀胱经的部位,缓解项背强急,生姜大枣炙甘草是提供津液之源的,当然如果你感觉津液还不足,还可以加山药甚至人参都是可以的。当然如果加了这些东西你需要考虑是否增热,再用麻黄的同时可以再加杏仁或者知母,以促进从小便排泄。
第三,有汗,汗或者不多,或者有汗,同时发烧,头疼,怕冷,身体强几几。这个时候你就用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就是葛根汤去掉了麻黄。因为你汗能出去,所以毛孔是打开的,所以你就要去掉麻黄,就是这个简单的意思,这就是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直接加上了葛根。
所以说掌握了葛根汤,你就相当于掌握了三个方剂:一是风寒感冒头项强几几,没有汗,就是桂枝加葛根汤;二是风寒感冒(项背大概率不会强几几,当然如果有强几几也是可以用葛根汤啊)伴随拉肚子(当然你要区别是不是里面有热,不口渴不口苦舌苔不红,基本是薄白的舌苔)那么你就用葛根汤;三是风寒感冒伴随呕吐很严重,葛根加半夏汤。当然如果你又风寒感冒又拉肚子又呕吐,那么还是葛根加半夏汤。
另 i那么讲到,葛根配合麻黄,就相当于起到一个升提接力的作用,将风寒感冒郁闭在体内的水湿和热量宣发到体表,所以也算是起到了辛凉解表的作用,有很强的降温的作用,所以葛根汤也是可以用来治疗轻度的风热感冒的,所以说有孩子的家长,你可以备用葛根汤颗粒,发烧的严重的,你可以用葛根汤颗粒加银翘散来辛凉解表发汗。银翘散是温病方治疗风热感冒的,但其实你完全可以配合葛根汤来增强辛凉发汗的作用,
本篇其实讲了三个方剂的应用: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希望你能从三个方剂的加减上来理解中医思维,从而在具体的用药上,也学会灵活加减。因为在实际的临床上,完全用到葛根汤的时候可能也有,但更多的时候需要灵活加减,这样才能灵活应变不同的人体,以及人体的不同病变的阶段。
也因此,我也非常的害怕和担心一些自学中医没学到加的人,他们有时候找你开方,他们往往会说,这个方子我用过,不行。这个药不能用,会怎样怎样。往往将非常简单的病,非要自己摸索成非常疑难久治不愈的病。
在这里我想问一句:你用的那个方子不行,难道你不去检讨一下你用的时候为啥不行,而不是应该去质疑方剂本身。这只能说明你用这个方剂的时候,你的身体是不对症的。而现在之所以给你用这个方剂,说明你的身体现在是符合的。错的不是方剂,错的是用方剂的人以及需要把握的时机。
就比如说在新冠 疫情放开的那个时段,我基本上就用的是桂枝汤方剂加减,但因为新冠发病非常迅猛,所以经常是一剂药煎第二次的时候就开始加减,而不一定非要等到第二剂的时候再去加减。我本人当时服了第一煎后,感觉降热不明显,立刻加连翘薄荷,辛凉解表发汗。第三煎感觉药力不足,再重新加生姜大枣还加了一点点人参。从而达到一天痊愈的效果。
所以说中医的治病,也是需要随时观察的,药随病变,而不是套方碰病。所以我衷心奉劝很多自学中医的宝妈,没有系统学好之前,不要轻易去用药。实在要用,你先折腾你自己的身体好了,不要用自己的孩子做试验品,这真的很危险。
(持续更新,关注点赞)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下一篇:没有了